凌云梵音—乐山大佛参禅行

来源: 时间:2020-04-07 21:37:16

1.png

        凌云寺立于凌云山巅,九峰环抱,寺宇辉煌。因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凌云寺创建于唐初,开元初年(约713年)开凿佛像,寺宇又有扩建。据《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峰各有寺”。但到会昌四、五年间,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灭佛,凌云山庙宇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在《嘉定舟中》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迭,一山奇处一停桡。”将乐山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法身、 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2.png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3.png

         “乐山大佛·凌云梵音庆祝建国70周年佛教音乐会”
        在乐山大佛毗卢寺大殿清新上演
        这是一场
        集佛法梵呗舞蹈艺术于一体的文化饕餮盛宴

 4.png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橄榄树》旋律响起
        齐豫再现轻灵淳美的动人歌声
        以一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惊艳开嗓
        除了经典歌曲的演绎齐豫
        还带来了《问佛》《观世音菩萨发愿偈》

 

乐山大佛·凌云梵音总导演马进与普静法师

        佛本无相,无色无形。可是人间艺术要把佛带到尘世,始终要赋予各色形相。佛法传到哪里,造像都受当地流行的文化信仰、时代背景所影响,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佛像艺术。

 12.png

        凌云寺在绘画艺术上的造诣要归功于凌云寺方丈—照观大和尚,照观大和尚是一个诚心礼佛的信徒,同样也是一个对美学考究到极致的艺术家,把婆娑世界的佛的万千之相带到尘世,这是照观大和尚追寻信仰的方式

 13.png

14.png

        新加坡文化交流中心、新加坡中央美术馆CEO傅文林先生在此次乐山大佛感召之旅中领悟到了这神赐的音象之美,大象无形,大音若希,傅先生仿佛在凌云寺看到了婆娑世界的万佛真身,在凌云寺听到了佛国的天籁梵唱,他也悟到了自己心中的莲花,他想把这些不属于凡尘的美好带回新加坡,带给那些在新加坡思念祖乡的新加坡华人。

 

        最后在旅途结束回到成都的时候,傅先生跟小编聊了很多,傅先生说会立刻着手策划一场对于新加坡和凌云寺的艺术碰撞交流的活动,后续内容小编也会在公众账号持续跟进更新,各位喜欢佛教文化的看官老爷们,敬请期待吧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



总编:马进;编写:尹麒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