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举行 聚焦文化产业新热点

来源:艺术中国 时间:2018-08-10 13:32:39

fdf4b63f-ed59-4102-9a15-3ae93e07337d_batchwm.jpg

“2018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现场

2018年8月9日,由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主办的“2018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拉开帷幕。来自国内政府、文博机构、拍卖行、学术机构的嘉宾、专家、学者代表及国外相关文化产业专家共300余人出席论坛,对文化产业的新现象、新发展、新趋势展开深入对话和创新研判,同时发布四份文化艺术产业领域专业报告,并对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平台的最新进展进行发布。

“2018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现场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致辞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孙毓致辞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兆杰致辞

在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孙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兆杰先后致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分享观点

随后,开启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首先发言。励小捷在演讲中提出三个观点:第一,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走向“稳中求进”。2016、2017年虽然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增长数据,但仍缺乏结构性调整。2018年上半年继续保有利好消息,但受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加;第二,要继续为文物艺术品拍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经过各方多年努力,入境文物艺术品增值税减免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即将落地,可谓事在人为,水到渠成。他建议开放拍品种类,扩大拍品资源,进一步激活市场。同时他提出随着新一轮放管服务,要进一步审视拍卖行业不合理之处,使市场真正发挥配置的决定作用;第三,进一步夯实诚信体系,使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公开企业透明度,公开解决辩假问题。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介绍国图历史及文创发展情况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的历史、典藏及文创产品发展的情况。他介绍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08年,今年正好110岁。1918年曾作统计,当时藏书有近10万件,每年观众有3000多人。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拥有370多万件藏品,每年的观众有580万人,重要藏品包括原书原架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35000多件甲骨文、唯一一件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以及26万余件金石拓片等。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共开发有文创产品1000多种,包括有一套文房四宝的创意产品一次性订货超10000套。目前正在多方努力,对文创未来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苏富比亚洲区高级董事、亚洲区业务董事总经理Sebastian Fahey分析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趋势

苏富比亚洲区高级董事、亚洲区业务董事总经理Sebastian Fahey对近几年的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目前全球艺术品市场处于增长性周期,2016-2017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增长了12%,从560亿的增长到630亿,就苏富比来说,在两百多年历史上即将实现最高的一个销售额。在2017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占21%的份额,仅次于美国的42%,超过英国的20%。从全球近现代艺术家的表现来看,毕加索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但赵无极已经排到第四位,齐白石、张大千和李可染都在前十的排名之内。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发言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在发言中提到三个关键词:感恩、改革和服务。第一,回顾艺术品市场改革开放的历程,感恩社会各界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支持。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第二,以实行改革支持市场发展。过去一年里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物艺术品的市场发展,在深化放管服务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调整相关政策,开展市场整顿,为市场发展指引了方向,创造宽松的政策和营商环境。第三,牢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市场的发展永远是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希望艺术品从业者在新的环境下牢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紧紧抓住艺术品消费带来的机遇,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创新发展方式,捕捉国际化进程所带来的资源,寻找有效的发展途径,为探索一个全新艺术品市场发展模式,为服务国家社会经济承担更加积极的责任。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回顾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5年历程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在主旨演讲中最后发言。2013年9月29日成立的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第五个生日。胡环中董事长回顾了五年来,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与上海自贸区共同生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探索,不断创新、蝶变的过程。他说首先是文化产业政策突破创新,政策流程设计的引领者。上海自贸区五年来,各方面的经济产业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自贸区占浦东新区1/10的面积,创造浦东新区3/4经济总值,已占上海市1/50的面积,创造上海市近20%的产值。每一年我们都在往前走。尽管每年这一步都可能不大,但是我们没有止步。第二,五年来始终是推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一个推手。今天的上海自贸区文化贸易基地汇聚六百余家企业,每年国际贸易以翻番态势增长。2017年已经突破了350亿的贸易规模,今年必将突破四百亿,期待自贸区文化产业成为又一个千亿级的平台。第三,依然会弃而不舍的推动文化产业贸易能级的提升。今年四季度,全球体量最大、设施最先进,运营和管理最规范的艺术品仓储设施将投入使用,同时配套启用的还有版权运营中心和评估鉴定中心。上海自贸区将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为大家提供保障,在所有的政策流程和便利化操作上,可以为大家提供包括进关保证金的垫付等等全流程的服务,从税务、工商、外汇各个环节我们为文化艺术品的交易提供最好的政策环境。

美国UL公司建筑及生命安全科技事业部副总裁Kevin Faltin、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上海通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溥、公安部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总工程师滕旭(从左至右)共同启动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技术规范编制工作

2018年底,由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公司投资建立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即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国艺中心”的设计及建设在满足国家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国际标准,严格按照国际UL安防与消防标准、GRASP艺术品储藏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设计与建造。是全球面积最大、设计及建设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设施先进、服务专业的艺术品综合保税服务体。

同时,鉴于目前国内在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行业还没有完整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安防及运营方面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为了放大上海自贸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行业技术规范、进一步推动我国艺术品产业规范化和能级提升,由公安部检测中心牵头,自贸区文化投资公司、美国UL公司、上海通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方以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项目设计、建造、运营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安全防范、运营、验收、认证的标准及技术要求为基础,启动“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安全防范技术规范制定”相关工作,这将是一个结合国际及国内标准的行业标准及规范,对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设施的设计、建造及运营将起到规范化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Artnet大中华区总监及Artnet新闻中文网出版人张然

首先,Artnet大中华区总监及Artnet新闻中文网出版人张然发布《2017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全球统计年报》。她首先介绍了市场总体情况。201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总额达到71亿美元,尽管没有达到预期的市场反弹强度,但比去年仍实现了7%的增长。对于顶级拍品,2017年拍卖市场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共有38件拍品以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高价成交。旦同时,较小规模拍卖行仍举步维艰,去年超过200家中国大陆的拍卖行陷入了停滞期,期间没有举行任何一场拍卖,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是86家。

接下来是2017年拍卖报告中的重点发现。首先中国艺术家齐白石的一幅作品首次拍出了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使他成功跻身亿元艺术家之列;从海外的数据观察,201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北美地区的拍卖总价相较于去年增长了62%。其中最大的推动者为纽约佳士得举行的藤田美术中国古代艺术品单场拍卖。这场拍卖当场成交总价达到2.826亿美元,超过了前一年北美地区所有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销售总额;第三,结算有误或者拖欠付款问题仍然困扰中国大陆市场。截至2018年5月15日,2017年所售出的拍品付款率只有49%,跌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18件售价超过一亿人民币拍品中只有两件在2018年5月15日前完成了支付;第四,海外成交率继续过去几年总体下降的趋势,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海外销售成交率在2017年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数字从2011年69%减少到了2017年47%,首次跌于中国大陆的成交率;第五,中国20世纪和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收藏市场在海外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随着市场规模的缩小和拍品质量的提升,成交的平均价格也提升了19%,达到20.74万美元。由此超越了2011年达到的上一个市场巅峰。受到高端市场爆发的影响,收藏类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成交平均价也在中国大陆实现了历史新高,达到了3.29万美元,而中等市场的规模则在继续缩小,成交率跌到自2011年以来最低点。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发布《2017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统计年报》。李卫东秘书长以详尽的数据,通过四个方面,11个特征来进行介绍201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情况。

第一个方面是市场统计综述。首先是企业数量从2016年451家,增加到2017年525家。资金注册2016年增长68.51,增长到2017年77.4亿,从业人员从2016年4033人降到3710人。第二个特征是2017年成交额是310.52亿元,比2016年293.66亿元增长了5%多。但成交额和每年的结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016、2017年两年结算大体在成交的50%左右。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拍品结构及价格分布。首先,从现在艺术品七个板块来说,近现代书画和当代书画在2017年有明显的增长,其他的各个版块相对保持一个平稳的规模。其次,2017年是亿元成交的拍品最多的一年,2016年则是成交量最多的一年。再次,100万至500万区间内的拍品成交量有明显增长。最后,拍品均价基本上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体现了近几年来一个减量提质的趋势。

第三个方面是区域的比较。首先,按照全国区域划分。京津地区占到全国68.55,排在第二位是长三角地区,占全国21.14%。珠三角地区占全国6.86%,其他地区占全国3.45%。第二,按省份来比较。北京占到全部成交额的70%,其次是上海地区,接下来是浙江、广东,还有其他省份。第三,对各地区的运营能力进行比较。2017年,京津地区结款能力下降,长三角保持平均略有增长,增长最快的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结算的能力达到61.78%。从佣金水平来看,最高的是珠三角地区,达到15.95%,京津和长三角地区比较平稳,保持在15%左右。最后从盈利面来看,企业经营的最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是30%多,京津盈利只有16.45%,其他的地区是25%。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徐翠耘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徐翠耘发布《2018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共有217家拍卖公司举办拍卖会,上拍数量是19.7万件,成交8.47万件,成交额267亿元,春季大拍成交总额在10亿元以上拥有七家,20亿元一共有四家。整个在2018年上半年拍卖市场的增速是放缓,同比增长4.5%,2017年的增幅是在6.58%。

根据长期的观察,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七年左右的长周期,有三到四年短周期的变化。从2012年到2017年整个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预测2018年下半年市场在整个宏观经济没有大的波动下,整个市场与2017年秋拍接近,将达到370亿元。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金林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金林发布《2018年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蓝皮书》。他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进行介绍。第一个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的总体情况。第二是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的介绍。第三是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第四是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下午,“2018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从“文化自信:‘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自贸区文化建设”、“文化IP: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密钥”、“文化多元:艺术品市场新业态——融合、跨界和转型”三个主题论坛展开交流与分享。

主题论坛第一场:“文化自信:‘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自贸区文化建设”

首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建华的主持下,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荣跃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关长黄恩培,北京市文物局市场处处长哈骏,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等论坛嘉宾展开探讨。

胡环中首先发言,他提到上海自贸区通过对外领域开放的便利性、硬件设施的支撑、各种渠道的反馈和交流三个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与这些国家的货物贸易、文化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采取努力措施。李仲谋以PPT的形式展示了上海博物馆近年来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的国家在展览、文物、教育、考古、人员交流等方面的互动。黄有方提出在“一带一路”上的人心相通、企业相通、贸易相通的过程当中,艺术和文化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和艺术可以使我们“一带一路”的距离变得更近。中国艺术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还要做进一步的沟通。人才很重要,大学应该高度重视文化和艺术。黄恩培从制度创新、以信用管理作为导向、以协同监管作为发力点三个方面介绍了保税区海关的工作,同时对艺术品的进口关税、商检与海关合并以及进口博览会等问题做了解答。哈骏则对北京地区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以及和北京天竺保税区的合作情况做了介绍。荣跃明进行了题为《“一带一路”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学术报告,他指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的文化交流模式,必须要有文化产业的支撑,在今天“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大的发展趋势当中,怎么更好的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文化全球交流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主题论坛第二场:“文化IP: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密钥”

论坛第二场,在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张晓明,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非常任执行理事段晓明,故宫出版社副编审、故宫文化研发小组总监江英,上海市版权局副局长蔡纪万,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副主任张立朝,上海博物馆文创发展中心主任胡绪雯等位嘉宾就“文化IP: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密钥”主题进行探讨。

张晓明首先发言,他说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是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10年之后,从一个高速发展走向平台期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文化产业内部和数字技术相关的文化科技融合的领域,出现了突发式的爆发性的增长。他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文化发展的环境全面升级的一个新的阶段,关于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的传统的规律也已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创作者创作的东西跟传统的文化如何能够形成很好的衔接,是给我们提出新问题。因此,他认为现在特别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应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创产品发展的钥匙,就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之中。蔡纪万谈到了上海的版权发展和文化IP发展之间的关系。江英介绍了故宫在出版的基础上,也做了文创方面的工作,每年创收为故宫带来很大的收益。她举了《故宫日历》为例,故宫日历在明朝1933到1977年就出版过。在当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在2010年开始,把它重新复刻,2017年的销售已经是78万册。段晓明提出博物馆的库房也是金山银山,如何把博物馆人和懂市场、设计的企业、设计师连接起来就是文化产业的密钥。张立朝指出图书馆作为一个图书、文献包括典籍重要收藏机构,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建设文化自信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包括创造性转化,在这方面图书馆责无旁贷。胡绪雯介绍了上海博物馆在文创IP产业发展的历程,上海博物馆在1985年的时候就做文创了,当时的文创是1.0IP的文创,就是附仿复制品,比如陶瓷、青铜、书画等。从1996年到现在已经开发一万多种商品。当前文化的IP3.0状态,是在文广局的带领下搭平台,做上海文博大赛,文化品牌是建立在上海博物馆已有的产品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扩大,不断的拓展。

主题论坛第三场:“文化多元:艺术品市场新业态——融合、跨界和转型”

主题论坛第三场,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的主持下,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魏鹏举,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迎春,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万捷,圣约翰大学法律博士、皮尔森·马卡龙&雷德曼律师事务所合伙人Michael Mccullough,前苏富比拍卖研究部主任、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美术投资组合监管人、杰里米·埃克斯坦顾问公司创始人Jeremy Eckstein,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大文化事业部总监吴岱围绕“文化多元:艺术品市场新业态——融合、跨界和转型”的主题进行探讨。

魏鹏举首先提出,艺术品市场还构不成艺术品产业,因为产业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要建立一个艺术品市场新的生态,态至少有五个层面:首先要有良好的艺术品创作的环境,条件,第二要有艺术品鉴赏的条件和环境,第三要有艺术品消费,第四,部分艺术品的投资与收藏,当前是一个畸形的发展,第五是艺术品金融。万捷提出只有画廊的一级市场发达了,真正的消费市场才能够有保证,但画廊产业作为一级市场还是一个弱势群体。Michael Mccullough指出过去20年可以说是一个数字化的阶段,将来的20年,我觉得我们将会看到一些新的技术,并影响艺术品市场的发展。Jeremy Eckstein认为艺术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家大众来接触这些艺术作品,他举了英国的一个例子,英国我们看到有一个艺术协会,他是一个公众机构,他的主要使命是促进艺术,对于第一次购买年轻新兴艺术家作品的人会提供贷款,分批来偿还贷款。吴岱如指出平安保险在2011年已经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专门艺术品的保险,而且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且是非常本土的产品。他指出国内的金融和艺术结合不到一块,主要还是对市场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何管控风险方面没有太多的底气。为此,他提出一些建议,第一,大家可以尝试使用区块链的技术。第二,要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库。第三,可以尝试建立一些和国际化接轨的制度体系。最后一点,要在管理和制度方面对于行业监管、指导,包括在法律上的完善。

自2015年来,“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论坛已连续进行第四届,在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时期,文化产业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正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由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上海对话”论坛活动及文化产业平台建设,正是基于国民积极转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积极搭建平台,做大做强文化艺术全产业链,形成文化艺术金融与消费的中心,提升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