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听阿城讲述辽河流域支提的故事

来源: 时间:2019-09-07 11:50:31

讲座海报

讲座主题:盛事支提——辽河流域支提巡礼

主讲人:阿城       

讲座时间:2019.9.7 14:00     

讲座地点:大连博物馆(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原大连现代博物馆)

主办单位: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大连博物馆、朴庐文化、山上学堂、南京十竹斋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

2019年8月,为《盛事支提——辽河流域支提巡礼》讲座,阿城沿辽河流域开启了为期九天的行程,对大大小小近四十余座支提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本次讲座,阿城将通过对辽河流域辽代支提的考察与研究,探求辽河流域支提文化。从造型、功能区别等方面讲述支提与塔的区别,从而展现辽河流域的伟大文明,体现中华文明的底蕴悠久,也影射支提对辽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这将是一场覆盖面广泛、知识体系全面、蕴含文化雄厚的综合性讲座。从考古的角度,借阿城的思绪为力,用造型探讨文明之源。

9月7日14时,本次讲座将在大连博物馆举行,观众可以倾听阿城讲述支提的故事。

阿城

关于阿城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是祖国的同龄人。作家、编剧、文化项目策划者...多重身份,每个都值得拿出来说上三天。

他十二三岁时就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

在80年代,阿城红极一时,处女作《棋王》一经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发表的关于“寻根”的理论文章《文化制约着人类》使他成为当时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寻根派的代表人物,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0年代后定居美国,仍有不少杂感和散文作品发表,依旧沿袭了他直白冲淡的语言风格。

1999年四大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共同决定出一个“百年百种文学丛书”,纪念百花齐放的20世纪,《棋王》入选,可见在当代文学史地位。 

阿城的作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达到的高度,现在也很少有人达到。可他偏偏不愿意只当一个作家。 

他做编剧,很早就接触了电影。

1986年和谢晋一起做《芙蓉镇》的编剧,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1年,自己的作品《棋王》改编成电影,阿城任编剧;

1992年和胡金铨一起写《画皮之阴阳法王》的剧本;

2006年,担任人物传记电影《吴清源》的编剧,该片由田壮壮执导,张震领衔主演;

2015年 担任侯孝贤的电影《聂隐娘》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05年,担任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

......

近几年,阿城开始做起了文化考察。 

这事还得从2005年说起。2005年阿城受画家刘小东和喻红邀请,到央美给学生讲课;2009年被聘为客座教授,讲解造型史和色彩。

2014年根据以往的授课及讲座内容,出版了一本文化随笔《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用图像学的方法展现文明之源,结合考古、天文、历史、人类学与苗绣等文献文物与田野调查成果,从造型上对中国文明进行独特探源,还原洛书与河图的真实意义,解析先秦哲学的底蕴。

2019年,接续《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阿城出版了《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继续讲关于北极星崇拜在周代和汉代的造型变化,从造型学的角度梳理佛教造像的演变过程,是一部图像学意义的简明佛教史。 

这期间,阿城不断考察、研究,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书中包含了许多独立研究角度和见解,也再次让人们感叹阿城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专业的学术态度。





华夏文化研究院(新加坡) 编辑:Cathy

声明:本文为华人艺术网文章,未经协议授权,请勿转载使用。